2015/03/17奥地利华语导游协会 里建
公元十世纪前后,几位来自意大利南部蒙特卡西诺(Monte Casino)的僧侣风尘仆仆来到离今天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大约七十多公里,风景秀丽的多瑙河峡谷地方,他们在一块高约八十多米的岩石上落了脚。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遵照远在意大利的圣人本尼迪克(也叫本笃)的教义,来此传教的。
选择这块大岩石,其本身就是本尼迪克教派居高临下的教义。
成立于公元5世纪前后的隐修会圣人本笃(拉丁语:Benedictus)认为,信教莫过于修身修德修道,教义必须严格传承。于是,本尼狄克教派开始派遣有知识虔诚的信徒,长途跋涉,四处传教。
当时的瓦豪地区一片荒蛮,人烟稀少。即便有人,多数愚昧文盲,难受教化。这些远道而来的僧侣丝毫没有怯懦的表现,他们四处召集民众,排开大型画板,在田埂村头开始了宗教传播。
这些教士早就知道当地土民大字不识一个,他们携带了大量绘制得非常精美的图画展开,耐心地向聚集起来的好奇居民讲解绘画中的意思,介绍耶稣受难的历程,宣扬本笃教派的教义。这就是梅尔克修道院的起源。
修道院,在一般的国人脑海里是修女的住所和修行的地方,与中国的尼姑庵有异曲同工的效益。其实,修道院从一开始就是宗教学校,是培养宗教专业人才的地方。到了十九世纪,英法很多修道院才逐渐成为培养端庄恬静的女士,调教可以成为沙龙女主人的学校。当时的修道院的确给伦敦或巴黎的社交界带入了好风气,特别在贵族的沙龙里更见奇效,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沙龙女主人。
公元11世纪后半叶,当时统治着奥地利大片地区的巴奔堡王朝在此选址,建造皇宫,首次将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皇权聚集地。当时的奥地利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根本没有首都。但是,巴奔堡王朝在这座巨大岩石上修建的宫殿,某种意义上奠定了奥地利最初的首都雏形。
瓦豪多恼峡谷是多瑙河全程自然风光最美的地方,三十多公里河道弯弯,两岸丘陵高低起伏形成了美丽如画的自然风景区。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还是奥地利白葡萄酒产区,世界知名的雷司令葡萄酒便是这个产区的特色。巴奔堡王朝又在河道两岸拉起绳索,收取过往商船的买路钱。在欧洲的历史中还对这类行为有一个独特名字:强盗贵族。
进入十二世纪,由于宗教势力在奥地利逐渐强大,巴奔堡王朝将他们在梅尔克的王宫赠送给了罗马教廷,迁都维也纳。从此,梅尔克修道院真正成为了宗教学院直至今天。梅尔克修道院的名字也一直保留着当时捐赠的含义:Stift melk。
可惜,这座宫殿在1683年奥斯曼帝国第二次攻打奥地利时,被彻底烧毁。随着战争硝烟的蔓延,历史的脚步迈进了欧洲的一个新艺术时代——巴洛克时代。十八世纪初,奥地利已经进入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当时执政皇帝的支持下,在梅尔克本堂神父的主持下,奥地利倾力重建梅尔克修道院,一座无比辉煌华丽的巴洛克式修道院在这座巨大岩石上竖立起来。十八世纪中叶,哈布斯堡王朝的女王玛利亚特雷西亚再斥资,将这座修道院修缮一新,并保留到了今天。
今天,梅尔克修道院依然保留着当年本笃教派初来传教时的教义。在修道院华丽无比的教堂天顶画中,圣人本笃的画像在天使与众信徒的护卫下,昂首屹立在中间,下方是代表他本人遇害时的标志,酒杯与毒蛇。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梅尔克修道院,她从始至终保持本笃教派,经历千年的考验而不变。这个不变,早就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奥地利的宗教信仰;从奥地利王朝的变迁来看,没有梅尔克当年的皇宫,今天的维也纳能否成为奥地利的首都不得而知。
如果说,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附近美丽的哈尔施塔特,这个具有4500年历史的小镇(更有七千年矿盐的历史痕迹)属于奥地利人类的发祥地的话,那么位于瓦豪多瑙峡谷地区的梅尔克修道院就是奥地利宗教与王朝更替演变的集散地。前者属于尼德兰老彼得勃鲁盖尔著名绘画《农民婚礼》中所描绘的下里巴人的社会基础,而梅尔克修道院便是巴洛克时代弗兰德斯著名绘画大师鲁本斯笔下华美的上层穹顶。
当然,悠久历史岁岁年年,里面自然有着繁多的变迁与起伏,位于瓦豪峡谷 附近,距今近三万年历史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的发现,欧洲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英国狮心王在此被俘获的传奇故事,如同多瑙峡谷风云变幻的气候那样,使这个地区平添了多少神秘与传奇。
今天,屹立在那块巨大岩石上的梅尔克修道院,依然继续传承着近千年的本尼狄克教义,当年巴奔堡王朝马上皇帝血染白色战袍的丰功伟业,早已成为奥地利的国旗在这片土地上四处飘扬。
报名须知
联系人
夏先生
+49 40 8222 519 83
李女士
+49 40 3233 222 8
孙女士
+33 7 71 55 99 98